【動物】伴熊成長(三)

接前文

大籠舍是半開放的森林空間,屬於近自然的棲地,從低矮的灌木到高聳的喬木參雜其間,週邊約長40m寬60m,圍以2m高的烤漆板,範圍內之樹枝幹若延伸到圍籬外者予以修剪,或於其樹幹厎部以烤漆板包住,使小熊沒有攀爬的著力點,以防攀越,另外,圍籬內亦附設了小水池及水泥涵管。

 

於是,我們麻醉了小熊,做了健康檢查,並在小熊身上戴上附有發報器的頸圈,先讓其先行適應並於必要時作追蹤用,預定一、兩週後把小熊移入半開放的森林空間。

 

自然的空間 恰似小熊的天堂

小熊九月齡的某一天,大夥兒小心翼翼地把牠們移入半開放的森林空間,以食物誘出搬運籠,經短暫探索後立即竄入灌木叢消失不見,仔細索尋才發現牠們已爬在樹上,並靈活地在樹林中移動,忽隱忽現。看了此景,心裡雀躍著,好像帶牠們走向牠們本來的生活空間。此時,在筆者身旁的王穎老師輕聲地說:「在那裡可以看到台灣黑熊在樹上的情形啊?!」,似乎,我們已充滿希望地向前踏上一步!

這個空間恰似牠們的天堂,從地面到樹冠、從林緣到林內、從高大的樹幹到細小的樹枝或搖晃的藤蔓,牠們都來去自如。人類怕碰觸的咬人貓對熊來說沒什麼作用,多刺的黃藤勾住了皮膚但勾住不了牠們的行動,因為,牠們有繭化的足底、靈活的利爪、粗糙的被毛、厚實的皮膚、矯健的身軀及快速的刮傷癒合能力,天生是活躍於森林中的動物。

 

築巢、休息

台灣黑熊是善於利用環境棲息的動物,幼小時選擇籠舍角落或棲架相互依偎而眠,短暫的休息則各自為之。半開放天然林裡的涵管,終於在雨天也看到牠們的利用,樹洞或洞穴本是野外熊隻所常用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獨立性的養成,在自然的環境,兩姊妹睡覺就沒有相靠在一起,通常就地取材席地而眠。在樹上,利用折下之枝葉置於枝幹交叉處,並以身體躺一躺、壓一壓,完成一個巢位約需十幾分鐘,一次或分次完成。巢位的形狀有點下凹,但並不完美,可睡就好。

樹上處處可見到簡易的巢位,高度在8~14m不等。所築的巢也沒有專一使用性,可相互使用。巢位雖多,晚上睡覺時兩隻小熊並不會相離甚遠,互為知道對方所在。在地面上的築巢行為也一樣,拉藤、折枝、壓實,研究人員首次近距離觀察到了黑熊築巢實況。利用天然的窩巢最省事省力,山蘇是躲在上面睡覺或休息最自然的窩巢。同一樹幹上下的山蘇,可分別由牠們居住,共享自然的空間。小熊們似乎到處都可休息,地面、灌叢、巢位,只要認為安全、不被干擾,掛在樹幹上一樣可安枕無憂。

 

補充多樣性食物 增強覓食及獵捕能力

儘管半開放的空間有天然的食物存在,但畢竟能讓小熊果腹的食物還是不足。野外黑熊攝食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約占80%左右,我們提供共約210餘種植物之根、莖、葉、花、果等,各部位都有可能取食,觀察結果以選食果實較多。此時正值秋季入冬之際,不同植物之成熟度亦有異,少數未成熟的果實也吃,多數還是較喜好成熟者。熊隻嗜食的食物有趨向能量較高者,甜度較高者亦為其所嗜好。

熊隻是機會主義覓食者,堆放的食物容易被遇見而探食,但撒在樹叢間或樹枝上的食物,有時走了幾趟才發覺而食之。但放置在山蘇上的,竟可發覺而爬上取食之。小熊也會自行到處探索食物取食,有時候看不清楚牠究竟在吃什麼,可能包根莖類或小昆蟲,吃的「喀嚓」有聲,似乎津津有味,顯示小熊對野外食物自己已有選食的能力。

熊隻為雜食性動物,因此我們嘗試另提供動物性食物約三十餘種。小熊對大多數常見的昆蟲接受度很高,幾乎遇到就會捕食,但對具保護作用異味的昆蟲,如台灣紅星天牛〔Rosalia (Euyhatus) formosa conviva〕,含在口中嘗試後就棄之不食,日後遇見也沒捕食。在半開放森林內小熊們會展現其覓食本能,到處嗅聞找尋朽木,以爪刨挖內含的鞘翅目幼蟲而食之。位在樹冠上約30m高的舉尾蟻巢,亦可順利發現並取食。捕食能力隨年齡增大而有進步,雞或兔等小型脊椎動物均可以獨立迅速捕獲。

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小熊與小豬就是個例子。在小熊還沒進駐半開放的森林之前,小豬就先進駐,俟小熊移入兩、三星期後,小豬仍佔據了涵洞棲身,二者相安無事。約兩週後,研究人員發現小豬背上有幾個抓痕,才知道並非小熊對小豬沒興趣,而是抓不到,雖然先前母熊曾教過,可能技術還不嫻熟。後來,才在兩隻小熊合作之下捕殺成功,血腥的物競天擇呈現在眼前。小熊對獵捕到的動物,若一次沒全部吃完,會將剩餘的以土或樹枝葉掩蓋之,呈現了「埋食」行為,餓了再來吃,也有把剩餘的獵物拖拉到樹枝幹上,樹上的巢位常是被利用作為享受獵物的好地方。

 

人與熊的連結 小心為要

每當有人到半開放的森林之前,小熊早已知有人來臨,經驗告訴牠們,人來了,食物也來了,因為管理者幾乎每天都來,在其翻越圍籬進入時,小熊早已在圍牆下等候。這種反應,若在野外必定嚇壞了人,並可能產生人與熊的衝突,這也常是野放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熊一直想靠近人,特別是饑餓的時候。為要避免熊隻見到人就趨前索食的習性,飼養施了小策略,以「調虎離山」之計,一人先空手或攜帶空袋子由一邊進入,小熊自然靠過來,翻開空袋子或拍拍口袋,表示裡面沒有食物。另一人悄悄從另一邊把食物帶入並撒放於各處,俟小熊過來時,人的身上已無食物,讓小熊有「不是有人就有食物」的印象。

原文出處

 

系列文章

相關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