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從貓熊圓仔看台灣黑熊保育

動物園初生貓熊圓仔與母親圓圓的相處,擄獲了國內社會大眾的目光。在人們讚嘆圓仔好「萌」、親子之情超甜蜜的同時,也有不少人進一步對於本土的唯一原生熊類──台灣黑熊產生好奇與關心,以及探究圈養動物對於受威脅物種保育的價值。

 

「貓熊熱」

事實上,「貓熊熱」並非「台灣限定」,打從西方人第一次看到牠,便對牠奇特憨厚的外型為之傾倒。尤其是貓熊的誕生,更讓我們看到野生動物之美及親子關係的甜蜜。但世界上的其他熊也是這般,只不過我們一般人都不太注意罷了!對於貓熊這樣的讚嘆,是否能夠進一步轉換升級為對所有生命的關心和尊重,則是環境教育或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

在對岸的中國大陸,生命教育似乎沒有完全從貓熊身上獲得等比例的成就。貓熊的可愛討喜,卻也在無意間將許多保育資源獨攬一身。「保護大熊貓,人人有責」,更是中國貓熊產地家喻戶曉的口號。但這句話卻也透露出人們對待野生動物不同的態度。因為生活在同一保護區內的亞洲黑熊,保育研究不僅乏人問津,還依然得勢單力薄的面對中藥和食補文化的威脅──持續嚴重的盜獵問題。此外,不顧國際輿論的持續壓力,中國境內還有圈養近一萬隻的活熊被迫生取膽汁,其恐怖和悲慘難以想像。

 

野外貓熊的存續威脅

在世界8種熊之中,貓熊是唯一瀕臨絕種的物種,目前估計野外族群2千隻。在中國,貓熊的盜獵已經因為採取嚴刑重罰的政策,以及在牠們殘留的棲地範圍內加強巡邏,而大大的減少。牠們的毛皮或傳統中藥的市場已經差不多消失了,只不過仍偶爾會被狩獵麝香鹿和其他物種的陷阱所誤捕。因此,野外貓熊最大的威脅仍是棲地的喪失和破壞,目前只分布四川、甘肅及陝西省,但侷限在被廣大農業用地所分隔的六座山區範圍內。

中國積極的保育方法包含了建立超過60個貓熊保護區,禁止伐木,補助農民把陡坡上的農田改植森林樹木。然而,小族群和受限的活動範圍依舊威脅這物種的生存力。更進一步的威脅,則是貓熊以竹子為主食的依賴。當地竹子會周期性同步開花且死亡,週期大約為15-120年,當發生這樣的同步死亡事件時,破碎化的棲地卻也限制了熊貓的移動,嚴重阻礙尋找其他覓食區的可能。而日趨嚴重的氣候變遷,對竹子豐富量與開花周期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也可能讓目前處境更雪上加霜。

 

貓熊──世界野生動物保育的代言人

貓熊是國際上公認的保育代言人。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貓熊為會徽,作為保護所有生物的象徵。因此,對我們而說,貓熊之所以來台灣,不就是來關心牠的熊族至親台灣黑熊嗎?當我們對這位嬌客善盡待客之道的同時,自然不該忽略其初衷。

在中國,大貓熊被認為是個受威脅且珍貴的物種,為一級保護的物種。中國將貓熊視為國寶,對其保育不遺餘力,保育資源充裕。那台灣的國寶又是什麼?

台灣不是貓熊的原產地,但當貓熊千里迢迢在此現身,並且繁衍後代時,這或許是一次提醒與一個好時機來問問我們自己:牠們對貓熊在台至親「台灣黑熊」或其他野生動物,又做了哪些努力呢?「台灣有什麼?」、「台灣的野生動物是否受到足夠的關注呢?」

相較於野外貓熊2千隻的族群量,台灣黑熊若據最近的估計資料則僅約為200-600隻。同樣身處瀕臨絕種的窘境,台灣黑熊不僅族群數量更讓人擔憂,其所面臨的持續威脅和困境更是來台的貓熊所難想像,這些包括政府和民眾對於台灣黑熊的保育承諾和行動不足、保育和研究的資源短缺、非法狩獵、野味和中藥市場持續發展等等。綜觀過去20年國內關於台灣黑熊的各項保育經費,每年約2百萬元,總計約4千3百萬元,相當於日本政府對其黑熊單單一年的經費挹注。

 

光環的背後

大家在讚嘆貓熊萌時,似乎都忘了欄杆或圍牆的存在。不該忽視的,因為所有野生動物本應生活在自然的棲息地中,貓熊也不例外。就圈養野生動物而言,人工圈養繁殖實是情非得已。圓仔的出現,除了「萌」和「挽救低迷社會氛圍,給人新希望」之外,其實也在在提醒著貓熊與許多野生動物「瀕臨絕種」的困境。這也是貓熊復育計畫早期聚焦於人工圈養繁殖的主要原因,目前約有300隻個體扮演延續香火的角色。

畢竟,圈養個體的繁殖只是保育過程的一種手段,並非最終目標。中國目前的貓熊圈養繁殖技術(加上人工受精)十分成功,圈養繁殖的貓熊已達3百隻。在圈養的幫助下很快就會熊口過剩,提供了增加野外貓熊族群的潛在族群。但是,哪怕繁殖及飼養技術皆成熟,這些都無法保證野外僅剩2千隻的貓熊目前的存續威脅會消失,也就是說牠們可以從「瀕臨絕種」降級為一般類動物。例如,最近的野放計畫卻慘遭滑鐵盧,因為圈養個體野外生存的技能不足,包括社會溝通行為。此外,適合野放的地點缺乏,而適當的棲地只有少數的貓熊,更限制了許多圈養的貓熊最終野放的希望。

如何發揮圈養族群對於野外族群保護的價值,才是整個貓熊保育的關鍵。保育的終極目標是保存野生的自然族群的存續,而非人為環境下的圈養個體或族群。因為自然的生態環境才是這些動物的舞台,也是孕育生物多樣性,以及各種生態運作和功能的價值所在。

 

保育應該是行動,而不是口號

所有野生動物都是有價值的,不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但牠們絕不是「商品」,尤其是本身已經名列受威脅或瀕危的物種。迷人的貓熊背後,象徵的是一個大家不願意面對的、沉重的保育議題,它不該僅僅出現在娛樂版或生活版,而更該以環境和社會議題來看待──棲息地的破壞和破碎化、非法狩獵的誤傷等等,這些都是人為活動下的惡果。

圈養的個體所展現的明星魅力,為的是讓大眾瞭解野生動物和生命的價值,以及提醒保育的重要性,為牠們在山林中數量日漸稀少、隱密且行蹤不定的動物同胞發聲。因此,當我們快樂的收看圓仔日記時,可別忘記貓熊是所有野生動物的代言人,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提醒我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用直接且實際的行動為野生動物做點什麼。

貓熊圓仔最終回到故鄉棲息地的機會渺茫,但若我們即刻投入台灣黑熊保育行動,不僅台灣黑熊的復育還有機會,其撐起的保護傘也將使森林中其他的野生動物們受惠,並維繫台灣山林森林生態系的原有功能!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