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豹熊出沒大新聞: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與童話傳說(上)

本文摘錄「霧林之歌 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經作者吳永華授權轉載

編按:《臺灣日日新報》為始於1898年5月、終於1944年4月臺灣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


南澳山區雖然野生動物繁多,但無人進入調查,只能從報上閱讀到一些新聞而已,例如在1929年4月10日的《臺灣日日新報》上即刊載了一則豹與熊出沒在哥各茲社附近的新聞,那是根據1924-1931年間擔任臺北州警務部理蕃課課長、對南澳山區非常熟悉的瀨野尾寧的敘述,他先前也參與了1927年3月的蘇澳郡山地產業調查。

臺北州蘇澳郡蕃地哥各茲方面,不分晝夜,豹熊等猛獸經常出沒,根據臺北州瀨野尾理蕃課長最近視察蘭陽蕃地後談到,數年前哥各茲有腦丁被豹咬死,後來猛獸雖然沒有再出現,但是在上月下旬,朝日駐在所的鴇田警部補在參加完哥各茲蕃童教育所的卒業式之後,上午十一點左右欲由分室返回途中,途經哥各茲至栴檀之間的山路上發現有一頭斑豹正在睡覺,但怕發生危險不敢貿然開槍,於是躲在附近監視其動靜,約兩小時之後這頭豹才起身,往前方銅洗溪的山內而去,警部補這才逐漸安下心來。事實上最近於入夜後的八點左右,哥各茲駐在所的所員也頻頻發現豹,而且熊也經常出沒。於是擬於今年冬天督勵蕃人來大舉狩獵這些猛獸。

8c58f39fe0c54ea5fc2e151f01068512.jpg臺灣雲豹《Proc.Zool.Soc》,1862

報紙上說「腦丁被豹咬死」,可能指臺灣雲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牠是臺灣少數的大型肉食性野生動物,臺灣特有亞種,體長60-100公分,尾長50-90公分,全身黃褐色,身上有大塊斑點。堀川安市在〈臺灣の山の獸〉(1933)當中適時地提供我們南澳深山可能存在的證據,他說:「臺灣雲豹,我所知道的產地有東部海岸山脈、恒春半島、海山郡大豹、蘇澳蕃地等,常棲於樹上,以捕捉鹿、羌仔、猿為食」。根據學術界多年來的追蹤調查,目前認定臺灣雲豹已經滅絕。

至於「熊經常出沒」,此熊無疑是指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臺灣特有亞種,體長120-180公分,體重可達200公斤。胸前有白色毛呈V字型,特徵明顯。堀川安市在《臺灣哺乳動物圖說》(1931)書中指出:「臺灣黑熊,臺灣特有亞種,棲息在全島海拔100~2000公尺的森林地帶,以200~300公尺之間較普遍,但數量不多。我所聽到的棲息地有蘇澳蕃地、羅東蕃地」。但是現今的資訊卻告訴我們,牠出沒於海拔1000-3500公尺山區,這其間八、九百公尺的海拔落差正反映了今昔生態環境的變化。

dc9ed9af6508d7ac998fae94b0df1923.jpg台灣黑熊

關於豹與熊之間的關係,鹿野忠雄在〈臺灣產の哺乳類分布及習性〉(1929)中寫道:「臺灣黑熊分布於全島山區,不一定要到較高的海拔才有,只要是森林茂密之處都有機會見到。聽蕃人說,臺灣黑熊孔武有力,但行動力遠不及豹,所以不常與豹爭食。豹常有將吃不完的獵物捨棄的習慣,而黑熊則常常連豹吃剩的腐肉也撿來吃,黑熊喜歡吃山羌肉。泰雅族人將牠胸前月輪部分的毛皮拿來做成圓帽,以誇示武勇,別人不能拿來戴,並且將熊的牙齒穿成頸飾以招來福氣」。

瀨野尾寧曾在《臺灣警察時報》、《臺北州時報》及《理蕃の友》等臺灣報刊上發表不少文章,並出版《蕃人童話傳說選集》、《蕃界稗史殉職秘話》等作品。巧合的是他在1930年9月出版的《蕃人童話傳說選集》當中便有一則是描寫豹與熊的故事〈豹と熊の話〉,而這本書的封面就是引用這個故事。

(接續下篇:豹熊出沒大新聞: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與童話傳說(下))

85b5110e129005be65ebc2d595d9ca86.jpg蕃人童話傳說選集,1930


書籍資料

e7bc6be25c7fb46b82a874043947204f.jpg

 書名: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精裝)

 作者:吳永華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