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走在歷史的記憶上:八通關日古道(下)

  • 劉曼儀
  • 10,893次點閱

米亞桑、馬沙布、沙沙拉比、托馬斯、土葛等駐在所

這一路上的駐在所頗多,多到已經快想不起各自的特色與長相,只記得從馬沙布開始山羌的排遺明顯增多。在沙沙拉比還看道頗為完整的通電網,且此處有許多大葉柯。原本預計在托馬斯紮營,因為相信了上河地圖通往馬西桑的支線從這邊開始,因此到托馬斯之後我們開始尋找那條支線。  

雖然在觀高遇到伍玉銧前輩,他說去太魯那斯應該要從土葛那邊下溪在過去。總之,我們看不到一條路…………這裡也不太像有腰繞路通往太魯那斯去。更令人洩氣的是那長長的水管到此處是沒水滴!虧駐在所上方還有兩個大型水塔卻除不成水,雖然有搭好的外帳,卻不得不繼續往前走。原本想要下溪洗澡去的心突然有點心灰意冷,還好繼續前行通往朋珂駐在所,看到那溪邊小小的營地,二話不說溪底生火紮營的心篤定就是不走了!自此之後伍玉銧前輩的話便成聖經,人家都說要從土葛過去太魯那斯了還不聽話!這天晚上在溪邊的生活才像是山上的生活,溪邊的斯文豪氏不停的叫,發現原本害羞的他們一看到燈光就定住了!所以骨溜骨溜的突然變的很好抓,Dahu居然說阿美族最愛吃這個,直接丟到水裡煮好了…….不過青蛙太可愛了,實在捨不得…….

 冬季行館-米亞桑駐在所

 沙沙拉比駐在所

 

土葛駐在所….停滯

離開朋珂的這天,天氣並不理想,路上經過意西拉以及塔達芬駐在所。意西拉的舊吊橋仍健在,應該是目前日古道上最完整的舊橋。過了吊橋會看到「仁木十三郎的戰死紀念碑」,也就是第一代吊橋的遺址。在經過狹葉櫟與大葉柯的森林後,經過塔達芬駐在所,但因下雨加上螞蝗,一點也沒有上去看看的動力,於是又邁向土葛駐在所。土葛就在路邊,還好之前施工留下許多大張的雨布,於是我們快速搭建我們的工寮、取木頭,不過這裡「沒水」,只有一個大鍋子裡有儲存了陣日的雨水,在上一個水源就得回到塔達芬駐在所了。

在這邊呆了一天把濕濕的衣物以及螞蝗烤乾。這條稜線直下就可以到闊闊斯溪,翻一小稜後再下米亞桑溪,接著在上稜到太魯那斯駐在所。這天晚上的討論是放棄馬西桑,由於這條支線的可信度尚不確定,當時日人很有可能是利用清古道下到馬西桑駐在所,這得去研究馬西桑完成的日期再與日古道開鑿日期做比較,於是決定次日輕裝去太魯那斯拍照,馬西桑留待下次。半夜……雨勢似乎都沒停歇,早上一早起來安睎就說「繼續睡吧!天氣不好不去太魯那斯了!」由於這是拍攝計畫,如果沒有好的畫面就算到了目的地也沒有好畫面可言。雖然覺得有點遺憾,但還是繼續賴床睡去,也許是我們再早早就把要寄祖先的酒給喝掉,祖靈說下次準備好再來吧!

決心放棄太魯那斯後,中午與開始停歇,經過土葛三連崩壁後進入我所熟悉的領域,對岸的水氣漸漸開了讓我們看到太魯那斯以及馬西桑遁入溪穀的稜線,這兩區因為闊闊斯溪與大分隔離,在這塊區域裡就像一個隔離的島嶼一般,總不是那麼輕易可以到達。雖然很想看看太魯那斯駐在所,也想看看馬西桑,也許還是要在來個幾次吧!終於又來到了大分,「熱水澡」成為這陣日來的期待,空屋空空如也,又是我們獨享的天下。上次過年來調查,山屋真是擁擠熱鬧,還是安靜時的大分比較大分。下降到大分的高度(1320m)又像是進入另外一個空間,大分的氣候因為被南二段、新康橫斷、馬博橫斷等高山環繞,這幾處的山稜尾巴在此溪穀交會,雖然大分放了一台氣象站,不過目前似乎還沒人去研究這裡的氣候。常常覺得這邊的氣候跟外面不太一樣,也許就是因為被群山環繞的關係,因此而造成的特殊氣候模式吧!

 

大分舊部落

到了大分後,仗著自己記憶猶新,說了要帶大家到後方平臺的舊部落區逛逛。在印象中上切到第三個森林平臺往右走就對了!豈知到了那平臺,知道大概方向卻找看不到通往大房子的路。基本上這層平臺是大分後方的部落區,有許多大房子,甚至連當時所用的檜木柱子都還健在,其中有一棟是隔絕於市中心的獨立家屋,可惜當時繞了幾次,實在不好意思讓大家跟著繞了,於是只好作罷!安睎說我們上來看到的第一棟家屋應該就要拜拜了,我一心想著要去大房子卻疏忽了這點(走路的時候還不小心跌倒兩三次)。總之在胡亂切了之後決定先祭禱,果然在祭禱之後就走到家屋區(雖然這邊的方式我很確定一定會接到),心裡很虛,明明上個月來過怎麼會記錯路呢!總之這條部落的中正路會經過許多大房子,有些是好幾棟連在一起,在大分小學下方平臺也是一條中山路會經過許多家屋。大分大概要花個兩三天都逛不完,如果帶著不太趕的心情來應該會有不少發現。因為今天下午的走錯路害我心情大為緊張,擔心著隔天要到華巴諾和賽珂是不是也會發生同樣狀況呢!

 

馬斯博爾駐在所、華巴諾砲台

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去過華巴諾,不過當時華巴諾不像現在熱門,也沒有林一宏的那本書,在加上不懂得找以前的古道,所以是在尾稜就切上稜線,直接走稜線到華巴諾砲台。還好上次來做調查阿德跟我說現在華巴諾有條路徑,就在過大分吊橋接到溪溝前沿溪畔的一條路會接到古道。這一路都有新路標,看來不久前才有人走過,這條路會接到腰繞而上的古道,在此處發生小插曲,被一隻由古道跳下來的動物嚇一跳。阿潭先發現「山豬!小心」接著就見到這隻動物飛躍而下一片陡的要死山壁,安睎和拉虎就在那邊說這樣下去穩死的,除非有超強的ABS,但是從山豬下去的聲音感覺好像沒有繼續,說著說著就決定回去的時候要下去找山豬。經過馬斯博爾駐在所後是之字大馬路,紀錄寫的好像有七個之就會到了,路況真好!

華巴諾駐在所還是很美,雖然廁所倒了,想當年我似乎還假裝蹲廁所一下,當時覺得駐在所陰陰的,紮營在一旁還覺得有點可怕,經過這幾年的訓練,卻一點感覺也沒有。駐在所的主屋還有「吧台」這也是我之前沒發現的,屋頂的木板也是用很特別的方式組合而成。主屋裡有宿舍應該是給官階比較大的警官居住,窗戶還是圓弧形,且有個可愛的小窗臺。最喜歡日式駐在所的設計是突出於前門的小走廊,讓建築不是方方正正,感覺很活,注意看這裡的可是有雕花喔!主屋後面的廚房都已漸漸倒塌…………難得還存在的木造駐在所早該列入文建會文化資產保護範圍了!還要繼續等她倒塌下去嗎!除了主屋以外的建築還有砲房、廁所、宿舍。仔細看都會看到一些小細節,即使在交通部便的當年靠著人力去搬運這些建材,但是仍保有日本人的細心。不過看到那根砲管還是忍不住嘖嘖稱奇,依照這條古道的規格,只能用人力搬運,頂多某些路段可以用推車的方式推進來,還是很猛阿!從1100-1900的上升………真的希望玉管處也能珍惜這個難得完整的襲產(在日古道境內還保有木造建築的駐在所僅剩太魯那斯與華巴諾)。對了!下山的時候Dahu和阿潭先去找山豬……後來發現那是隻山羊,而且還安穩的在那邊休息呢!

       華巴諾砲台

因為華巴諾實在太有的拍了 眾多寫真照片...

 

塞珂操場駐在所

二月因為要做全年度的熊爪統計有走到塞珂,所以憑著一些印象雖然偶有出槌,還是給他來到了塞珂駐在所。基本上是大分吊橋過後的第一條稜線,先上一段後沿著腰繞直到過了闊闊斯斷僑的匯流口後,看到賽珂了尾稜後便斜切下溪,過溪後往上就會接到古道,接近到塞珂時有崩塌,不過沿著差不多的高度直切就會接到塞珂。一路上偶爾有研究路標,基本上動物的路頗多,這一岸不似大分如此熱門,所以人為的幹擾比較少,也許只有像我們這樣的研究團隊偶爾叨擾。也因為如此這條路上就開始看到不少水鹿,上次到塞珂還嚇了一隻山豬從窩裡跑出來,不過這次牠不在家。


         

塞珂又平又大又寬廣就同操場一般,其中有一棟倒塌民宅,可能是50-60年代獵人在這邊的落腳處,使用了駐在所的檜木板來作建材,屋頂是瓦楞鐵皮,還可以看到裡面一個檜木水桶(安睎很奮力的把它拿出來了)以及之前打獵掉在牆邊的山豬骨頭。塞珂這邊也有不少大房子,不過這邊原始森林比較濃鬱,房子也顯得比較陰暗潮濕。告別了塞珂,去看了闊闊斯斷橋的樣子,安睎想說也許可以從此處接到大分隧道,不過斷橋只剩橋頭;但在日人修築的吊橋下方又發現連接華巴諾尾稜的一條便橋遺址。回到大分後,阿潭與安睎去看大分隧道,我與Dahu再回山屋的路上遇到一隻山羌,看了許多,果然視力不好,牠也盯了我許久,發現無異又繼續吃草前行。

回程…………

回程又是在陰雨綿綿中翻閱儒潤好漢坡,通常一開始都會雄心壯志的想通往瓦拉米,不過因為下雨因為看到抱崖山屋就會懈怠,隔天再出去吧!至於後面這段因為走過多次加上天氣不好,所以我也不多做敘述了……


後記

回想這幾天的過程,大部分聊天的內容(除了打屁以外)都是跟古道、原住民、登山等有關的議題。很羨慕阿潭在年輕的時候就遇到一個可以學習導師,不論在知識上或是作學問的態度上。聽到安睎訴說自己走上古道調查這條路其實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堅持與執著,才有關門古道,才有今天對於道路的敏感度。想想在山裡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自己在裡面究竟擁有什麼呢?可以切入可以奉獻的又是什麼?做了近兩年的黑熊野外調查,說真的也不太清楚自己的進步是在哪裡?除了辨認排遺、痕跡,說出一些主觀觀察的動物習性,論動物也不算專業;辨認植物,除了幾項常常看到的殼斗科曾經努力的收集了幾個樣本回家辨識以外,其他的大概都覺得是樟科楠屬;雖然目前我仍然從事著野外工作的調查,卻時常問自己在裡頭到底要磨出哪一份技術,不然永遠都是半調子。

2009年開始了我跟大分的緣分,雖然之前就已經從不同路線來過,不過今年倒是都以這邊的調查為主。達成了曾經夢寐以求的夢(一開始當黑熊研究助理其實也是衝著大分,雖然後來去跑了全台灣野外調查,但卻也很值得),也許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培養深耕土地的感覺,也期待自己在做動物痕跡調查時可以得到更深層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有求知慾呢~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