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等著你回來-秀姑巒山迷途28小時影像紀實

2018年八月中旬,一隊自組隊攀登百岳路線八大秀時,其中一名隊員於登頂海拔3,805公尺的秀姑巒山後迷途28小時,所幸後來迷途者與全隊均平安下山。該隊伍將事發過程詳實記錄下來,並剪輯成一部17分鐘的短片,包含了迷途者視角的現場畫面與該隊伍的省思。

健行筆記已徵得該領隊與短片製作人同意,分享短片給大家。在此提醒山友們,戶外環境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要使風險降至最低,自身的體能、攜帶裝備、判讀地圖、天氣知識、戶外常識、冷靜的態度...等都是保命的因子。願大家快樂上山,平安下山!

2018/8/11日,秀姑巒山迷途事件紀錄影片。 (影片作者/邱銘隆)


在這個短片中,我們學習了到什麼呢?

1. 發覺自己迷途時,盡量待在原地求援,或是就近尋找遮風避雨處,千萬不要下切至溪谷。

比起地形與視野較開闊的稜線,下切至溪谷有以下風險:
a. 在溪谷、森林中行走,比較不容易被地面、空中搜救隊尋獲。

b. 溪谷通訊訊號不佳,而且溪水聲音容易蓋過求救哨聲、求救呼喊聲。

c. 台灣的山區地形陡峭,下切很可能碰到懸崖峭壁、瀑布等困難地形。
本片中,迷途者能順利脫困,正是因為迷途後期不斷往稜線方向行走,最終走至山屋後獲救。

另外,在白天時,盡量讓自己往地形與視野開闊的稜線上行走,入夜後,則要避免自己處在風口處,盡量就近尋找能遮風避雨處。如短片中,迷途者躲在樹洞(註1)過夜

2. 攻頂時,必須包含攻頂三寶:防水保暖衣物、通訊與定位設備、糧食與飲水。

在登山的行程中,許多山友會將大背包留在某地,只攜帶一個輕便的攻頂包,就輕裝前往山頂。然而,許多山難往往也在攻頂的過程中發生。因此,當我們離開了裝有保命裝備的大背包,就需要將保命裝備帶在身上。

a. 防水保暖衣物:須包含防水外套、雨褲、保暖衣物,同時保暖配件如圍巾、毛帽、手套等配件也同等重要。

b. 通訊與定位設備:常見的通訊設備有衛星電話、無線電或是手機,而定位設備則有GPS、手機、指北針與地圖等。手機是最方便的通訊與定位裝置,迷途時,若是天候晴朗,通常在稜線上容易收到訊號,便可以透過手機以簡訊方式對外求援;定位的部分,可以用手機內建GPS定位功能,或是於上山前下載定位的APP。特別注意,手機的行動電源也同等重要喔!

c. 糧食與飲用水:建議攜帶能立即食用的高熱量行動糧,以及足夠的飲用水。至於糧食、飲水的量,則視不同攻頂路線與所耗的時間而定。為了預防迷途時沒有能量來源,建議攜帶比預計行程還要多一些的糧食與飲水。(但是也不要帶太多食物,徒增背包的重量唷!)

3. 保持冷靜

一旦發現自己迷途時,驚慌失措是在所難免的,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以下兩個通則來試著保持冷靜,理性思考。

a. 掌握待援333原則:米亞桑戶外中心曾提出待援333原則-「失溫3小時,沒水3天,沒有食物3週」。意指一般情況下,人體失溫3小時、缺水3天、沒有進食達3週會致命。不過這只是一個通則,實際情況會視當時外在環境與迷途者本身身體素質而有所差異。

b. 分配現有糧食:迷途時,可以先假設自己3天後獲救,因此可以將自身所攜帶的糧食,先分為三等份,假設第一天過後仍未獲救,就將剩下的糧食再分為3等份。

4. 自組隊登山時,盡量避免單獨行動。

在所有山難案例中,許多山難的成因都來自於迷途,而落單則會增加迷途的可能性。因此建議大家,不論是上廁所或是拍照等行動,都建議結伴成行,並且在離開隊伍之前,主動向領隊交待自己將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整個隊伍行進期間,也需要特別留意轉彎、下坡、岔路等容易走失的地形。

看完了以上的短片,你發現了嗎?造成一個迷途事件的成因有很多,以上四點或許不足以描述完所有迷途預防的通則,但是我們都能夠透過不斷從自身登山經驗中省思、討論來學習。最後,謝謝這個隊伍將難得寶貴的經驗記錄下來,並分享給大家!

註1 樹洞:躲在樹洞中,亦會有以下風險:下雷雨時,樹洞容易吸引閃電、可能誤觸蜂窩...等。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