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歷史

南澳地區的原住民主要為泰雅族南澳群,是泰雅族從南湖大山往東北方向遷徙的分支,其中根據語言的差異,又可再細分為賽考利克群(Seqoleq)和澤敖列群(Tseole)。南澳群主要的活動範圍在南澳南、北溪與和平溪流域,過去以西南方的南湖大山與道澤群為界,並與東南方的太魯閣族和西方的大嵙崁群為敵,而居住在蘭陽平原的葛瑪蘭族則是南澳群主要的貿易對象。

在近代歷史中,泰雅族人歷經清兵入侵、日本人殖民與國民政府統治,期間遭受數次大規模移住計畫,自本世紀初首批遷往東澳與寒溪的族人,到民國五十幾年最後一批下山遷至金洋和武塔為止,南澳群全部都已遷離原先的舊部落。

94e5f6a38b85796069ddc5942dc4ec07.jpg

隨著部落耆老的逐漸凋零,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族人開始重視即將消逝的舊部落記憶,構築一條「回家的路」返抵舊部落尋根逐漸成為顯學,其中又以流興社少女莎韻・哈勇(Sayun Hayon)遇難的故事最廣為人知,南澳也因此擁有「莎韻的故鄉」之稱。

故事發生在西元 1938 年,當時被分派到流興社駐守兼教書的田北正記警官被軍隊徵召,而他的學生莎韻和其他同學為了護送他下山,因天候不佳,不幸在渡溪時被山洪沖走。這次事件後來被日本政府渲染為「皇民化」與「理蕃政策」的成功事蹟,並特地鑄造一口銅鐘贈予流興社表示紀念,甚至後來還被拍成電影宣傳。

時隔多年到了西元 1997 年,莎韻的故事再度流傳起來,許多人嘗試找尋當初莎韻下山的路以返回舊部落,最有名的是林克孝先生。他花了兩年時間,在泰雅族人的協助下歷經多次探勘,終於重現「莎韻之路」,並於西元 2009 年以《找路:月光‧莎韻‧Klesan》一書將成果呈現在世人面前。

繼林克孝之後,莎韻當年同學的孫女—紀錄片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透過電影《不一樣的月光》來呈現通往舊部落的路。為了拍攝舊部落,陳潔瑤和他的團隊規劃了三年,花費四天的時間健行,終於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不一樣的月光》是第一部從泰雅人觀點出發來講述莎韻故事的電影。

時至今日,族人一面努力在現居地發展新的生活重心,推廣多彩多姿的旅遊資源,一面返身自省,穩健地拾回傳統文化的精髓。散落深山、未受時代變遷更迭的舊部落遺址,和多位保存傳統狩獵、工藝技術的耆老,都是他們最寶貴的人文資產!

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