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國遍路第二回 (D3) 高知和愛媛 39~43番札所

  • 相關路線
    四國遍路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三日開車遍路第三天

四萬十川旁民宿->第39番延光寺->第40番觀自在寺(進入愛媛縣)->第41番龍光寺->第42番佛木寺->第43番明石寺->高知市區
今日行車254公里

離開四萬十川旁溫馨的包棟民宿後,我們驅車前往今日第一間寺廟延光寺。
陽光普照,今日好天氣讓人神采飛揚,鄉間的梅花綻放在枝頭,香氣撲鼻,沒有豔麗取寵,只待有心人士的駐足欣賞。
781fdf08ace228e8374cd7963ff4eb64.jpga54cde543b06204e5b3ffcf7199adec6.jpg走進寺廟就是靜心的過程,在山門敬禮,洗手漱口、敲鐘(看各寺廟)、本堂朝拜、大師堂朝拜、納經所納經,出山門回身一拜,這些行為從走進寺廟神聖空間就一步一步由外往內開展,藉由重複規律的模式,讓大家都能依循,然而體會仍自在人心。
延光寺小巧精緻,庭園幽靜,寺外有一棵500年的大樹,樹幹爬滿了青苔,突然想念起台灣的山林,那些垂掛著松羅的魔法森林。
23ecf98b51701dbadc01df423f6cddf0.jpg08d159c89730aeff23242cfb72a00c4c.jpg004bf8d476f7660759685680e8c59725.jpg走上四國遍路的人,都是什麼樣的情況及想法呢?

日本人早期大都是因為追隨弘法大師的足跡參拜,為了修行、祈福、解厄等,我雖無特別宗教信仰,但因為喜歡走路,喜歡緩慢的浸淫在某種文化裡,因此讓自己的心靈有其他的體悟,期待在路上遇到「自己」,遇到「大師」。

第40番觀自在寺門柱上有著這兩句,「大師值遇,隨緣往來」,內心對這兩句很有感應,與夥伴現場討論一番,也請教朋友與遍路前輩,我還在摸索這兩句話,希望能在未來真正體會!

fdb80b3ea9647c2177095f8162e37d64.jpg

ca50c020ba4b757442f4ecc701441f5c.jpg035c531decfa1ce96818279e1213c27e.jpg

959992ee308d0b4ec54515c498012a05.jpg745dbd317444e65db1cb53ca5624a02f.jpgaf69a541ee9ee25ff9dcf65f1ea664f1.jpg第41番龍光寺位在寧靜的小村落中,參拜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小學傳來的鐘聲,宗教與生活,互相交融成為文化!這裡異常冷冽,地上還有積雪未化,可見上一波的寒流,對偏南的四國也是有影響!

0e8e32f053e19429f74c496edccc1c17.jpg

8278b213148432e5c4d48725a2390f6d.jpg3a5c000339f5e9aa9f1338115d4a65b9.jpg742540917009dbcb724a8afe3294989c.jpg第42番佛木寺也是有殘雪,還有美麗的粉色梅花,比較特別有個家畜堂,裡面擺設了好多牛隻。

da1645a0e45eacc1131db0e1f927b025.jpg

b80cd62e0975caef11f03217ab0114ce.jpg70f6883b770bc2a0468b64ddcba949d0.jpg999be688116269ba9fa80af78d2a406d.jpg29c43a441cedb932d4df55f52a7d01c8.jpgf502f08958a841277f585c7383077e32.jpg第43番明石寺,是我們開車遍路參拜的最後一間寺廟,屋頂上有許多殘雪,突然階梯傳來叩叩聲,終於遇到第一位徒步遍路者,是位女性,她使用雙杖勉力爬上階梯,看起來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在山門外整理好儀容後,背起背包進入山門。我看著她的背影,欽佩她的毅力,也高興著我明天就要跟她一樣徒步遍路了!能在生命的旅程中,鼓起勇氣,為了某種原因出走,都是對生命的省思與改變,這樣的形影是一道散發燦爛的光芒。

950326a2912c72f9b3f50119ba529bd4.jpg

b4432cf06e3e7d54c4da846b410ae594.jpgf9825695193505ba68703b8b85dc4bdd.jpg84ac38cf7cfdffd9d627995e1c6c9b5e.jpg68fc8f48823f9a7ebc9c90b4d19b33bb.jpgd928f46c9107fd2cf442146fc771680a.jpg回到周邊小鎮後,時間還早,我們繞去一家老屋咖啡店~池田屋,屋裏的爐火正旺盛,寒氣被阻絕在門外。這裡的午餐是精進料理,只要1000元,還附一杯咖啡,實在太經濟實惠!

cfd22591d06626c7dbe5dbadb96202ef.jpg

7a1f19568686f20c4aae232d1acecc04.jpg

何謂精進料理呢?「精進料理」是遵循佛教戒律的日本傳統料理,食材以當季蔬菜、山中野菜為主,不使用魚、肉以及大蒜、洋蔥等氣味濃烈的食物。那在日本飲食文化中常出現的「會席料理」及「懷石料理」又為何?

原來「會席料理」和「懷石料理」日文發音相同,「懷石料理」是與禪宗有深厚關聯的「茶道」所延伸出的料理。相對於與酒一起品嘗的「會席料理」,「懷石料理」指的則是品茶前所受到款待的料理。其中「懷石」一詞據說是來自佛教「禪宗」的用語,修行中的僧侶為了驅寒以及降低空腹的不適,會將石頭加熱後用布巾包裹起來,再放入自己的懷中取暖,而這個石頭也被稱為「懷石」。

會席料理指的是在宴席時,為了品酒所搭配享用的料理。菜色內容並沒有嚴密的規定,但多為套餐形式,特色在於一邊品酒一邊享用料理之後,最後品嚐湯品,並以醬菜搭配白飯。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以後開始興盛發展,現在則成為日本料理的主流。(以上網路資訊)

日本文化的底蘊細緻溫雅,難怪深受世界喜愛與學習。

1cfc674e0e1bd5378197bfcd68e987dc.jpg

開車回程遇上了一間雲之上溫泉,下車借用洗手間,才發現有個造型特別的建築物,一查是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木橋美術館,讓建築如大樹一般佇立在山林間,台灣也有多件隈研吾的作品,其建築風格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想不到竟然在深山中巧遇,要不是開車遍路,也很少有機會來此,感謝大師一切安排!

三天開車遍路結束,與徒步遍路的感覺很不一樣,雖然我仍是較喜歡走路,但車行便利性讓視野與體驗更加開闊,大家在車上聽歌與談天的時光,也是美好的回憶啊!明天要開始徒步遍路了!I am ready!

ef064a1ff7bfdef8da45b230cc75838c.jpg我對於「值遇」意思很好奇,因為跟佛學有關,認為不是一般的解釋,在遍路社團發文,有一些前輩回覆,也請研究佛學的朋友協助查詢,提供參考如下!
⋯⋯⋯⋯⋯⋯⋯⋯⋯⋯⋯⋯⋯
【佛學大辭典】
值遇
 (雜語)希逢也。得會益我者也。法華經化城喻品曰:「昔所未曾覩無量智慧者,如優曇婆羅,今日乃值遇。」法事讚曰:「度此身難值遇,喻如優曇華始開。」
「得會益我」
看起來可能有兩種意思,一是「大師」是受詞,是接受智慧的人(得會益「我」的「我」字,指「大師」)。
另一是,可能有受詞省略。得會於「大師」弘法的人。(得會益我的「我」字,指遭遇修行者的人)
或者,綜合理解,得會於智慧的修行者(大師),遭遇有緣得益智慧的人(我)。
弘法者的訓練是種修行,接受者能夠遭遇佛法點化,也需要緣分。
弘法者與接受者,兩者皆需有緣,才能碰面。見面之後,是否能夠受到點化,也需要緣分。
⋯⋯⋯⋯⋯⋯⋯⋯⋯⋯

遍路社團前輩回應
「一期一會值遇大師種福德;遍路往來不脫因緣皆是空。」
「文字上好似簡潔含意卻是很深,今生有緣值遇,是過去生中的善因緣。」
「佛門中人常說不攀緣, 因為 緣本是如鏡花水月 ,是假相。所以與大師相遇感應之事 隨緣接受,不必執著追求。」
「大師值遇意思應該是 生生世世都能跟大師結緣。」

留言

預設頭像